《亚洲人物》(Figure Asia)是一份以亚洲为主要报道范围的国际性新闻和商业期刊杂志。该杂志的目标是为亚洲读者提供深入的分析、评论和报道,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被全球数百个国家和地区超过百万的读者阅读,主要面向全球各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士等,并被认可为是解读亚洲及亚洲人物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商业期刊之一。
1995年6月初,同样是火热的收获季,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3'06"的片子名为《农机千里走中原》。报道外省农机不远千里到河南收割小麦的消息,用简单明了的对话,展示外地机手和本地农民对这种方式的肯定,但记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通过深入采访,用实际情况说明,当时收割机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这种情况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才有了延续至今的全国性的跨区机收。应该说,从这条新闻开始,拉开了跨区收割的序幕,更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农业战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条新闻也因此荣获1995年度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骨肉瘤是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实体瘤之一,在20岁以下癌性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三。然而,长期以来因受制于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限制,骨肿瘤的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十分困难,甚至陷入了“双40”的瓶颈。即近40年来新药研究鲜有突破性进展、恶性骨肿瘤的5年生存率不足40%。
近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联合建立的“儿童骨肉瘤罕见病精准队列”发布。该队列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包含了超过300例骨肉瘤临床队列和多基因组学完整数据,是目前国内外数据量最大的骨肉瘤队列之一。目前,该队列已通过国家共享平台开放,为多个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临床研究、药物研发工作提供支撑。
“恶性骨肿瘤的5年生存率多年来没有明显提高,骨肿瘤转移、耐药、精准切除重建等临床难题都亟待解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所长蔡郑东告诉记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新技术、新药物的需求更加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在6月2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学队列建设和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医学队列建设和研究,支撑上海医学创新、卫生健康决策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此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和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发布精准临床队列并将之通过国家共享平台开放,正是希望依靠多机构、跨专业的合作,加强临床专科和医药产业的联系,加速临床试验开展和孵育成果转化。
据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华莹奇介绍,
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此前已先后建立了骨肿瘤专病数据库、国人大样本量生物样本库以及基因组学数据库、PDX和类器官模型库。如此规范化的数据库在骨肿瘤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托该队列,市一医院骨肿瘤科已于2022年发表了国际首个骨肉瘤临床分子分型方法,能有效识别预后极差的高恶性、高转移亚型,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实验验证。另一项针对高恶性亚型的国产新药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
目前,市一医院骨肿瘤科和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临床科研团队正在共同牵头进行细胞治疗、靶向药、器械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已经处于临床一期、临床二期阶段。
今年4月,双方还共同倡导成立了上海市骨肿瘤创新药械研发联盟,助力推动骨肿瘤新药器械的研发、转化和应用。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推进骨肉瘤精准队列建设,打通全国多中心数据获取和共享机制,从而赋能罕见病生物医药产业,为骨肉瘤“上海方案”贡献“市一队列”。
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志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研究促进发展部主任钱碧云关于股票配资的知识,中国行政法学会行政复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练育强教授,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等领导专家出席发布会,共同探讨了罕见病药物研发及儿童骨肉瘤精准治疗新路径。